盡管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發展的多重壓力,我國軟件業仍在2021年交出漂亮的成績單。工信部數據顯示,2021年1月至11月,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業務收入達85371億元,同比增長18.3%。同時,利潤總額和出口也實現較高增長。
專家認為,2022年,我國軟件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,產業規模將保持穩步增長,產業結構將持續優化,產業創新不斷加速,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臺階。
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信軟所副所長蒲松濤表示,2022年,我國軟件業發展將呈現開源化、智能化、平臺化、生態化、融合化趨勢。其中,技術創新將呈現開源化,開放協作成為軟件產業的創新主旋律。開源能夠最大程度突破創新的時空邊界,最廣范圍集聚智力資源、產業資源和服務資源,最大可能縮短“原始創新—產品應用—產業轉化”的創新周期。
“當前,全球化競爭倒逼軟件業不斷升級,并加快推動形成開放共贏的開源生態體系?!北娬\智庫總裁楊帆說。
開源已成為全球軟件技術和產業創新的主導模式,可以說“軟件定義未來的世界,開源決定軟件的未來”。2021年11月30日,工信部發布的《“十四五”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》提出,要繁榮國內開源生態,推進重點開源項目,打造優秀開源社區,提升開源治理能力。
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軟件產業處處長王威偉介紹,工信部將加快建設開源代碼托管平臺等基礎設施,建立完善生態鏈各方積極參與的開源社區,面向重點領域孵化一批基礎性、前瞻性的開源項目。
除了技術創新開源化,蒲松濤認為,2022年,軟件業發展趨勢還將表現為產品功能智能化,智能驅動成為軟件產業的發展主基調;商業模式平臺化,平臺服務成為軟件產業的價值創造之源;企業競爭生態化,生態構建成為軟件產業的競爭制高點;產業形態融合化,“軟件定義”成為軟件產業的成長主脈絡。